羔羊的饲养管理
羔羊的饲养管理必须从先天发育抓起,并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1.产羔时间安排。在北方较寒冷的地区,产羔时间尽量安排在12月底之前或来年3月份以后。1~2月份适逢三九、四九天,气温太低,羔羊容易冻死。
2.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加强妊娠后期母羊的饲养管理,此时,不仅要增加精料补充料和优质青干草饲喂量,还要适当增加户外运动量,在分娩前20天注射羔羊痢疾苗,以确保所产的羔羊初生重大,体质健壮,抗病力强,容易管理。
3.接产。一般来说,湖羊很少出现难产,但体况较差和多胎母羊容易出现难产。通常为了保证母羊和羔羊的安全,分娩前应做好接产准备工作。接产人员应随时注意监视母羊的分娩情况,护理好羔羊。
(1)接产前的准备
①接产室的准备。在集中舍饲条件下,应设有接产室或在舍内开辟专用分娩栏,并在使用前进行严格消毒,铺上干燥、清洁的垫草。室内温度应保持在5℃~10℃,温度过低的产房应添置取暖设备。在温暖的产房内产羔,可以降低羔羊的死亡率,并对下一步的羔羊早期培育也十分重要。
②待产母羊的处理。将有分娩征兆的母羊放入接产室,每只母羊应占有2平方米的面积。产前母羊可饮淡盐水或喂给麸皮等轻泻性的饲料,可减少精料量。
③接产用具的准备。产羔期间应备好接产箱,箱内应备有碘药棉、线绳、剪刀、毛巾、纱布条等。
④接产人员的准备。接产人员应受过专门培训,熟悉母羊分娩生理规律。
⑤待产母羊的观察。母羊临产前表现为:乳房肿大,乳头挺立饱满;阴门肿胀潮红,有时流出浓稠黏液;肷窝下陷,行动困难,排尿次数增多;起卧不安,不时回顾腹部或喜卧墙角,卧地时两后肢向后伸直。
(2)接产方法。湖羊正常分娩时,羔羊在羊膜破后半小时之内就能产出,两前肢及头部先出,且头部紧靠在两前肢上面。产双羔或多羔的母羊通常间隔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后产出另一只羔羊。羔羊出生后,接产人员迅速将羔羊的口腔、鼻腔里黏液掏出擦净,以免吞咽羊水引起窒息或异物性肺炎,并用浓碘酊对脐带断口进行浸蘸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从脐带入侵羔羊体内,造成羔羊产后发病(如梭菌性、肺炎、全身杂菌感染),然后让母羊舔干羔羊。如遇到寒冷天气或者母羊产多羔,接产人员可用毛巾擦干羔羊,称重后放回母羊身边,让其尽早吃上初乳。
4.助产。
(1)助产准备。当母羊出现分娩征兆后,注意做好助产准备工作,接产人员要剪短指甲、洗净手臂并进行消毒。有条件的可戴上长臂乳胶手套,观察母羊分娩进程,检查胎位是否正常,并将羊外阴部清洗干净并予以消毒。
(2)助产方法。因初产母羊骨盆和阴道狭小,或因母羊体质较差而无法正常产出羔羊时,需要进行人工助产。具体方法是:用膝盖轻压母羊肷部,等羔羊嘴端露出后,一手向前推动母羊会阴部,另一只手握住羔羊前肢,随着母羊的努责向后下方拉出胎儿。如果遇到胎位不正,可先将胎儿露出部分推回子宫,再将母羊后躯抬高,伸手入产道,矫正胎位,随着母羊努责,拉出胎儿。胎儿过大时,可将胎儿两前肢反复拉出和送入,然后拉出。
(3)助产时应注意事项
①在矫正和牵引过程中,一定要分清羔羊的前后肢或双羔不同胎儿的前后肢。必须保证所牵引的是同一胎儿的前肢或后肢。
②助产过程中,如果发现产道干涩,可向子宫内注入消毒温肥皂水,并在产道内涂上石蜡油,然后再行牵引救助。
③如果确因胎儿过大而不能拉出,可采用剖宫产或截胎术。
④助产完成后,向子宫送入抗生素,并肌内注射缩宫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