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沟壑区之间有一个地方叫做山城堡。这里北通宁蒙,南达陕豫,东邻延绥,西迤青新。1936年11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山城堡地区和国民党军队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山城堡战役。这场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举足轻重,它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是长征最后一战,也是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战。这次战役的伟大胜利对巩固陕甘苏区,促成“西安事变”爆发,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都起了巨大作用。
把歼敌战场选在三省交界的山城堡
山城堡是在距环县县城约100里的荒山秃岭上。这里晴空万里,远处山连着梁、梁连着峁,植被稀疏,沟壑纵横。站在山梁子上往下看,沟壑深达百米,地势险要。如今在战场遗址建成了纪念园区,矗立起高耸的纪念碑,还有以一、二、四方面军军旗为背景的“红军舞台”。
1936年10月,红军三方面军会师后,红军面临着新的危险和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蒋介石在红军经过艰苦长征、连续作战、力量大为削弱,又新到陕甘,立足未稳,急调260个团的兵力,企图一举将红军消灭。其次,当时中共党内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与张国焘的斗争并未完全结束。在“外有强敌,内有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的情况下,党中央一直在捕捉战机,最后把歼敌的战场选在了地处甘陕宁三省交界处的山城堡。
10月21日,集结于陇中、天水的国民党部队以东、西、南三路向静宁、通渭、会宁的红军围攻。面对敌情的变化,中共中央秘密制定了《作战新计划》。在宁夏战役执行无望时,中央红军总司令部移至环县以北40里的河连湾村,把握时机在环县境内打一仗。周恩来、林育英与朱德、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肖劲光共同研究山城堡战役作战方案。
歼灭和俘虏国民党军15000余人
敌78师232旅少将旅长廖昂在战斗中被俘。战斗结束后,总指挥彭德怀问廖昂:“是愿意参加红军,还想回去?”廖昂照实说:“我想回去。”彭德怀说:“可以放你回去,有啥要求?”廖昂答:“只求回家,别无他求。”彭总听了后竟拿出两块银圆,递给廖昂,真的放他回去了。据了解,廖昂是黄埔二期学生,获释后移居中国台湾,1964年移居美国,1997年7月逝于加利福尼亚。
另一个故事,一家三口都是红军战士,父亲在红一方面军,母亲儿子却在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毛尔盖会议期间,一家三口曾短暂相聚。晚间,因思念心切,母亲带着儿子去找丈夫相会,却不慎跌落悬崖身亡。后父亲与儿子一起参加山城堡战役,儿子在打扫战场时不幸中流弹牺牲,父亲抱着儿子的尸体悲痛欲绝。此幕正好被彭德怀看见,彭总即命令用党旗覆盖烈士遗体安葬,以告慰亲人。
1936年11月22日9时,山城堡战役胜利结束,红军共歼灭胡宗南部七十八师二三二旅和二三四旅两个团,连同何家堡战斗、萌城、甜水堡战斗,共歼灭和俘虏国民党军15000余人,缴获枪炮无数。敌七十八师在战报中说:“我与匪混战,损失极重,不能支持……在山城堡苦战一昼夜,寡不敌众,全部溃乱……以现计约损失三分之二以上。”
5位元帅4位大将29位上将参战
这里需要交代的是,山城堡大捷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参战将领最多的战役:10大元帅中,有5位与山城堡战役结缘,他们是朱德、彭德怀、贺龙、聂荣臻、刘伯承。彭德怀时任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刘伯承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聂荣臻时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还有4位大将、29位上将参加了此次战役。
开国上将、时任山城堡战役红二师师长萧华创作的《长征组歌》11段是这样描写的:顶天地,志凌云。山城堡,军威振。夜色朦胧群山隐,三军奋勇杀敌人。旭日东升,照战场,会师献礼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