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是甘肃省的荞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量2.67万公顷,总产量4000万kg以上。环县地处甘肃省东北部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东经106°21′~108°33′、北纬36°01′~37°09′之间,土壤主要属于黑垆土与黄绵土,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温凉干燥,无霜期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得环县荞麦产品具有粒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等特点,营养价值很高,每100g荞麦面中含有蛋白质11.2%,脂肪2.4%,碳水化合物72%,所含维生素B1、B2均超过大米和小麦面粉。人体所需要的22种氨基酸,荞麦面里就含有17种,因此有“保健食品”之称。环县荞麦面适口性好,食用价值高,用荞麦面、荞麦糁子加工成的荞剁面、荞面、凉粉、油糕等,是有名的地方风味食品。同时,用荞麦皮做成的枕芯,柔软舒适,可明目清心,安神醒脑。加工产品多达二十多种。产品荞麦速食面,是一种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外形整齐、粗细均匀、无结块、呈均匀的灰褐色、用水浸泡后变为灰白色,无焦斑,无酸霉及其它异味,泡煮后口感不粘、不牙碜,筋绞爽口,该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荞麦粉做出的食品色泽光亮,精度更强,口感更好。食用效果可与“21金维他”相媲美。含有人体所需矿物质十分丰富,有铁、钙、钾、镁、铜、锌、锰及维生素、B1、B2、芦丁、色氨酸、赖氨酸、粗蛋白、粗淀粉、粗纤维等多种元素,是一种医食同源食物,其元素比例搭配正合人体,实为“五谷之王、生命奇效素”。 2010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将“环县荞麦”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环县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甘肃省环县甜水镇、山城乡、罗山乡、毛井镇、车道乡、芦家湾乡、小南沟乡、南湫乡、虎洞镇、洪德镇、耿湾乡、四合原旅游开发办、秦团庄乡、环城镇、曲子镇、木钵镇、八珠乡、樊家川乡、演武乡、合道镇、天池乡2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生长期荞麦 收获后的荞麦粒 荞麦面,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荞麦皮制作成的枕头,具有透气吸汗,提高睡眠质量的功效 荞麦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养胃、排毒养颜的功效,伏天喝荞麦茶解暑增食 凉粉,由脱皮后的荞麦仁制作而成 荞麦饸饹面
文字:耿春玲 李文 摄像:郭锋 高建华 张文军 陈建东 王璐 主持:韩艺涛 制作:都俊龙 总监制:耿春玲 监 制:梁拴明 郭 锋 李 文 责 编:刘玉娟
环县羊羔肉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西北地区久负盛名。环县羊羔肉, 以膻味轻,脂肪含量低,口感鲜美,给广大消费者及经销商留下深刻 印象。 近年来,环县下大气力整合全县羊产业资源,完善产业链的同时, 又在全域提高羊产业发展水平。发展羊产业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农业生 产实际,选择适宜的羊品种。 2018年环县引进庆环制种公司。庆环制种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进行合作,引入全国顶尖羊产业育种团队,从澳 大利亚引进种公羊与当地湖羊进行杂交,既保留了湖羊一胎多羔、母 性好、抗逆性强等湖羊特性,又引入国外品种屠宰率高、料肉比低等 优良品质。杂交优势明显,极大地提高了当地湖羊的生产率。 陇东黑山羊、白山羊是环县当地的特色品种。2019年下半年,庆 环公司从当地黑山羊、白山羊选择优质种公羊,进行复壮。当地黑山 羊与白山羊其羊肉膻味轻,脂肪含量低,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是西 北地区久负盛名的特色肉食品。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当地所产黑山羊 全部出口到香港市场,在香港市场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复壮当地 特色品种,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保留地方特色产业,实现当地羊产业 均衡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目前,引进基础母羊12000余只,引进萨福克、杜泊等其它品种与 湖羊进行杂交,发挥杂交优势,降低料肉比,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第 一代杂交羔羊体重已达40公斤,有数据统计,杂交优势明显。庆环制 种公司的投产,为保证环县羊羔肉产品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 基础。 2016年11月,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基础母羊繁育、育肥羊养 殖、屠宰深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全产业链的现代化羊肉 加工企业——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建设100万只肉羊 全产业链项目,主要包括:100万只肉羊深加工项目、35万只基础母 羊繁育项目、100万只育肥羊养殖项目、5万吨精饲料生产项目、20万 吨饲草收储加工及15万吨有机肥生产项目、100万亩饲草种植项目, 形成完整的现代化肉羊全产业链,创造中国肉羊产业领军品牌。 2017年11月,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当年设计,当年建设, 当年投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中盛速度。2018年,屠宰羔羊10万只, 销售收入1.2亿元。当年七月逆势出口香港市场。除出口外,产品销 往北京、南京、广州、厦门、西安、兰州等一、二线城市,产品一 经投放市场,受到广大经销商的广泛好评。2018年参加包头中国牛羊 肉大会,被评为“行业新锐”奖。2019年,肉羊屠宰加工又上新台阶。 全年屠宰加工达19万只,实现销售收入有望突破3亿元。 建设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场是发展羊产业的根本方向。 1、集中建设育肥场,实现了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 饲料(完全采食本地没有人工干预的高蛋白紫花苜蓿),统一加工, 统一标准,统一出售,隔断了传染疾病传播渠道,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产 品质量与产品安全。 2、养殖场建立一整套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一切管理活动都详细 记录在案,从动物遗传科学的角度,建立了严格的可追溯体系。中盛羊 “住空调洋房,食营养美草,饮深井甜水,卧天然竹床”,中盛羊业为 肉羊提供了国内最好的生存福利条件。在卫生、安全、舒适的环境下生 长的羊只,将会生产出优质、味美、营养的羊肉。 3、受地域的影响,自由采食的牧草品种相对单一,造成能量物质 摄入不足,营养成分不均衡,甚至造成体重下降。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避免羊只偏食现象的发生。 为了实现肉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环县成立“甘肃环县黄土高坡童 子羊产业有限公司”。2019年,环县童子羊产业有限公司投入近五亿元 建设124个千只湖羊示范养殖场,同步建设年出栏60万只标准化育肥场。 公司边建设,边生产。到11月底,引进湖羊基础母羊6万只,已产羔共 2.2万只,年底实现存栏10万只。 环县在中国实现肉羊产业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 、统一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出售),这在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史上,是 一个伟大创举。六统一,是实现产品高端化的必要条件。 2020年,全县羔羊有望实现屠宰70万只,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产 品附加值逐步提高,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环县羊羔肉这个支柱行业,一 定会在全国这个羊肉市场真正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差异化、品牌化, 让环县羊羔肉走出西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农产品地理标志 环县滩羊 登记证书编号:AGI01356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环县羊羔肉 注册号:13068168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皮影之乡”。环县羊肉做法独特,吃法多样,有环县羊肉十八吃的美誉,实际上,环县羊肉的做法远远不止十八类。蒸大件、干煸、清炖……不说了,馋死人了…… 糊辣羊蹄,是将羊蹄加配方,卤熟捞出。用胡椒、辣面等佐料拌匀或者可以淋一些卤汤汁即可。辣香劲道,为美容食品之一。 糊辣羊蹄 蘸汁羊肉,其做法是将羊肉蘸上香油、酱油、盐等佐料,微辣爽口,具有壮腰健肾、祛寒去冷等功效。 蘸汁羊肉 羊肉荞剁面,面条爽滑,坚软细美、羊肉臊子汤清香可口,是环县人待客的上等佳肴。 羊肉荞剁面 羊肉包子,是将羊肉切丁,加入萝卜丝、葱花、生姜剁碎,辅料搅拌均匀,将白面粉提前用酵母发酵,揉后切成小面团,擀成园型皮、再包上肉馅上笼蒸。白萝卜搭配羊肉,肉质细嫩、不腥不膻,香软可口,肉馅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 羊肉包子 醋波羊头,是将洗净的羊头温水下锅,加入大料花椒、红葱和盐煮,大火烧开转至小火慢炖,煮好将羊头沥水劈开装盘,加红辣椒、葱段、米醋爆炒浇在羊头上即可。醋香肉烂,不腻不膻,滋补壮阳,醋香和肉味交错,让人闻着就垂涎三尺。 醋波羊头 一蒸碗羊肉 烤全羊 蒸羊脖 极品羊脑 清蒸羔羊肉 灵丹圣宝 干煸羔羊肉 红焖黑山羊 椒麻羊肚 蒸羊排 韭香羊肝
谷子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一年生草本;秆粗壮、分蘖少,狭长披针形叶片,有明显的中脉和小脉,具有细毛;穗状圆锥花序;穗长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级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0.1cm,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卵圆形籽实,粒小多为黄色。去皮后俗称小米。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 营养成份 蛋白质、维生素B2、该种是中国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谷粒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据中央卫生研究院的分析,含蛋白质9.7%,脂肪1.7%,碳水化合物77%,而且在每100克小米中,含有胡萝卜素0.12毫克,维生素B1 0.66毫克和维生素B2 0.09毫克,烟酸、钙、铁等。 食用 不仅供食用,入药有清热、清渴,滋阴,补脾肾和肠胃,利小便、治水泻等功效,又可酿酒。其茎叶又是牲畜的优等饲料,它含粗蛋白质5-7%,超过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纤维素少,质地较柔软,为骡、马所喜食;其谷糠又是猪、鸡的良好饲料。 用法用量 1.小米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这是由于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可以补充小米的不足; 2.小米粥不宜太稀薄;淘米时不要用手搓,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 3.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所以产后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4.小米可蒸饭、煮粥、磨成粉后可单独或与其他面粉掺和制做饼、窝头、丝糕、发糕等,糯性小米也可酿酒、酿醋、制糖等。 药用 适宜老人孩子等身体虚弱的人滋补。同时常吃小米还能降血压、防治消化不良、补血健脑、安眠等功效。还能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积,有美容的作用。 气味:咸,微寒,无毒;主治:可以养肾气,除脾胃中热,利小便,治痢疾。磨成粉可以解毒,止霍乱。做粥食用可以开胃补虚。《本草纲目》记载:“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 植物文化 一万多年前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为应对生存压力而发明了农业。黍和粟的野生祖先因其极强的抗逆性以及短生育期的特性,成为中华民族首选的栽培作物,种植粟、黍标志着中国北方原始农业的开端。以五谷(稷、麦、稻、黍、菽)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生产及其方式,为华夏文明的孕育、发展作出了基础性贡献。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粟取代黍的地位后,在古代一直是北方地区的重要食粮。《诗经·国风》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诗句反映出谷黍在当时作为主粮的事实。从精神层面说,谷子以其耐旱、耐瘠、耐贮存等生物学特性,培养出华夏子孙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粟文化深深烙印在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人文情怀。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唐朝世人李绅《古风二首》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至今日仍有这种关注民生、珍惜粮食的情怀。 总之,粟文化的内涵丰富而广博,从耕作方式到栽培技术、从宗庙祭祀到民间风俗、从诗歌咏颂到各种寓意,是承载中华文明长久发展的重要基因,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和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