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正文
默认
打印文档

一条链,让环县“羊”名天下——中盛与环县携手发展肉羊产业纪略

2019-12-16 09:4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辑:系统管理员 点击:161

甘肃中盛与庆阳环县,一个是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一个是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究竟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中盛选择落户环县?


环县是传统的半农半牧县,自古以来就有种草养羊的传统,有天然草场870万亩,紫花苜蓿留存面积100万亩,发展养羊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环县把发展羊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确立了草畜产业扶贫的发展方向,众口一词念羊经,一心一意兴羊业,千家万户发羊财。


而此时,作为百胜(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指定的唯一羊肉供应商,甘肃中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正处于进军羊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与环县发展草畜产业的方向高度一致。

在这个节点上,中盛与环县一拍即合,双方经过多次对接,在2016年签订了合作协议,由此开启了合作共赢之路。

为了更快、更好地将中盛公司引入环县,环县创新实施“三零三式”服务模式——“帮办式”服务确保企业办事零障碍,“贴心式”服务确保企业零距离,“保姆式”服务确保企业零跑路。


“环县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为项目建设营造宽松、和谐、高效的环境。”环县工信局副局长续赟告诉记者,在办理证照环节中,中盛公司的肉羊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涉及立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土地预审、环评、卫生防疫、社会稳定评估及养殖屠宰等16项相关证照,都由县政府各部门负责上门帮办。环县经合局负责帮办工商营业执照,畜牧局、经合局负责协调评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政法委、经合局上门调查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经过努力,项目2017年开工建设,当年11月建成投产,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中盛速度”。


2017年11月,环县农牧发展有限公司10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厂建成投产运行,拉开了环县肉羊全产业链发展的序幕。

引进中盛公司后,环县建起了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车间,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肉羊屠宰水平预剥生产线与自动化褪毛生产线和10万级低温净化GMP标准的分割加工车间,日排酸能力3000只,速冻能力150吨,冷藏能力5000吨,成为方圆500公里范围内生产规模最大的肉羊屠宰加工厂。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羊肉口感、新鲜和安全,公司所有的羊肉产品均在低温净化车间分割加工,经过排酸、过冷保鲜、无氨制冷等工艺才进行分割。羊肉按照不同部位细化分割80多种,分西式分割、涮肉及烧烤等多种系列,做到了品种分类、重量分级、包装设置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需求。中盛羊肉品牌在2018年包头第五届牛羊产业大会上获得了中国牛羊肉行业新锐品牌奖。

“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车间,从屠宰到加工出厂,全流水线作业,我们坚持‘一鲜到底’的思路,将羊肉细化分割,而客户按需下单,实现了产品附加值和销量双提升。” 环县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燕忠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项目已屠宰肉羊2万只,实现产值2200万元,销售收入800万元。


为了更便捷、更直观地指导和带动全县养羊合作社全面规范提升,公司建成了城东塬万只种母羊基地等3处种羊繁育基地,建立千只湖羊标准化示范合作社200多家,存栏母羊5.5万只,月产羔1.8万只,并在车道镇建成育肥基地一处,出栏羊只全部供应到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屠宰线上。

为了确保羊只质量,环县一方面按照内选特色羊、外引良种羊、培育优质羊的思路,把良种选育作为养羊产业的核心来抓,三年来共调引良种20万只。在羊繁育和出栏过程中,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分时段分种群集中授精,以便集中产羔、集中陪护。


另一方面,环县坚持“新增一只羊,新种一亩草”,鼓励引导农民把地力好、便于机械化耕作的地块优先用于发展草产业,坚持为养而种,推行配方种植,大力推广产量高、抗逆性好、营养丰富的苜蓿、燕麦、甜高粱、饲草玉米、饲草谷子等优质品种,提高种草效益。至2018年底,环县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达到175万亩,紫花苜蓿留存面积达到140万亩,户均拥有20亩紫花苜蓿的农户上万户。

“好种育好羊、好草喂好羊、好法养好羊、好羊出好肉、好肉卖好价”,政府、企业与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深度融合、共赢发展。

今年,环县通过在天津市举行环县“环乡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举办“当环县羊肉遇上天津狗不理包子·环县羊肉天津推介会”等活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持续宣传推介“环县羊羔肉”,塑造了环县农产品良好的形象,提升了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在第十六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上,“环县羊羔肉”获得全国十佳羊肉品牌第一名,溢价效应明显,销售均价从年初的48元/公斤提高到目前的62元/公斤。


至此,环县中盛公司与环县政府、群众之间形成了 “饲草种植、饲料加工、肉羊养殖、定点屠宰、精深加工、有机肥料、冷链物流、科研检测、自繁自育及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在这一机制中,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与中盛公司签订养殖订单,从中盛公司购进种羊进行养殖,按照合同约定交售育成羊;下联贫困户,贫困户以资金、土地等入股合作社,购买“20+1”组合湖羊进行“户托社养”,参股经营、固定分红,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机制,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分散养殖到设施规模养殖,由单打独斗到合作经营,由销售活羊到精深加工的“三大转变”,走出一条种养加一条龙、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子。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种养加销”一条龙全产业链条效益初步显现,2018年全县羊饲养量达到150万只,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

“中盛公司的入驻,大大提升了我县草畜产业发展水平,改变了群众的种养观念,优化了产业结构,为群众脱贫致富、永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环县工信局副局长续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