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正文
默认
打印文档

环县全力推动草羊产业一体化发展

2020-10-26 00:00 来源:环县融媒 作者:管理员 编辑:管理员 点击:172

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长远之策。近年来,环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产业扶贫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全省“脱贫靠产业、产业靠覆盖、覆盖要达标、达标出效益”的总体思路,结合地域实际,发挥特色优势,拉开架势构建草羊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坚实基础。

 

环县是一个农牧业大县,有天然草场870万亩,紫花苜蓿留存面积100万亩,立足草场资源优势,在2000年全县就提出了“把草当粮种、把羊当猪养”的发展思路,鼓励扶持“漫山遍野种草,家家户户养羊”。凭着“十年间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实干信念,把种草养羊作为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把发展养羊作为富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形成了“种养加销”一条龙全产业链。

 

环县大力推进草业发展,让一心想“拔穷根”“摘穷帽”的环县人步入致富快车道,随着草畜产业的发展壮大,环县逐渐形成了种、养、加、销全链闭合的草产业体系,广种草、种好草、压粮扩草成为群众共识。坚持立草为业,兴草促牧,草畜一体,年均种植优质牧草70万亩以上,带动种草户户均收入达到8000元,县财政每年投入草产业发展资金8000万元以上,投入国省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上,每年投入1.5亿元新修梯田15万亩左右,新增梯田70%用于种植牧草。截止目前,全县种植各类饲草170多万亩。

 

随着环县饲草集约化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草畜产业一体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以紫花苜蓿为“主力军”的草业发展逐步成熟,苜蓿商品化也走上正轨。“今年,全村种植紫花苜蓿3000亩,草业公司向群众流转1200亩,订单种植群众184户。”说起种草,洪德镇大户塬村党支部书记张崇芳高兴地说:“我家共有60亩地,50亩都用来种草,现在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收割,方便多了,省人省事还省心!”。正是这样,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方式已取代传统人工化劳动水平,“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

 

好地种好草,好草养好羊。在瞄准草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环县又把心思转型在羊产业发展上,依托6家龙头企业和368家合作社,建立起了良种繁育、技术支撑、标准化规模养殖、饲草料生产加工、屠宰加工仓储、产销对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支持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循环链,形成了闭环的羊产业链条。

 

在羊产业发展模式上,环县探索创建以“三变”为核心的“331+”产业扶贫机制,引进百名高层次专家人才,培养千名养羊大学生、万民职业农民。从改良品种上入手,在保留原来陇东黑山羊、小尾寒羊、本地滩羊的基础上,全面引进湖羊。截至目前,环县共建成万只湖羊示范合作社5处,千只湖羊示范社124处,“331+”合作社219处,现存栏湖羊17.4万只,全县羊只饲养量超过200万只。

 

“众口一词念羊经,一心一意兴羊业,千家万户发羊财”,全县人民一心扑在羊产业发展上。就如曲子镇西沟村一样,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到2022年西沟村人均养羊100只、户均养羊400只、全村养羊10万只,实现人均收入过5万、户均收入20万元、全村产值过亿元,打造成“甘肃省种草养羊亿元专业村、舍饲绿色养羊第一村”。

在环县这样一个深度贫困县,草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零散状、碎片化到成链条、成体系的巨大变化,促进了草羊产业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主要支撑。

 

记者: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