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天,湛蓝湛蓝的;六月的草地,浓绿浓绿的。一片一片的苜蓿地与天际相接,一眼望不到边。紫色的花朵随风摇曳,农户戴着草帽站在地畔,仔细端详着收割机将自家苜蓿草收得干干净净。
近日,环县各乡镇统筹资金、机械、人力等资源,全面开展头茬紫花苜蓿收割。
优质饲草自供,羊产业稳定发展
目前,随着湖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湖羊养殖产业发展对优质牧草的需求不断加大。环县以种辅养,积极落实以农促牧的草产业发展结构,以合作经济组织为主导,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积极鼓励农牧民发展苜蓿种植,紫花苜蓿有效保证湖羊养殖的饲料供应,保障羊产业发展稳定向好。
走进木钵镇,随处可见经过收割机收割后,一溜溜苜蓿草整齐地堆放在地里,等待打捆的紫花苜蓿,在经过收割、晾晒、打捆等作业流程后,一捆捆苜蓿将成为羊儿们的优质“口粮”。今年65岁的念学鹏是木钵镇曹旗村村民,一大早,他便来到自家苜蓿地,眼前的十八亩苜蓿草不仅是家里20几只湖羊的“口粮”,还是自己的“储蓄罐”。“我种的这些苜蓿除了喂羊而外,一年还能卖好几千元。自己养羊,自己种草,饲草优质,喂养起来也方便。”他一边看着刚收割完倒在地上的苜蓿草一边得意洋洋地说道。
机械化收割,饲草全面归仓
收割机不断发出轰隆隆的声响,仿佛要给宁静的乡村图景装饰一抹绚烂的生机,与斑斓的夏季更加贴合。环县天龙兴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收割机驾驶员闫天顺谈起收割苜蓿,露出满意的笑容:“从5月20日前后开始收苜蓿,每天收割近百亩,预计一周左右收完木钵镇境内的苜蓿后,我还要去县北的一些乡镇收割。”
据木钵镇镇长王贵平介绍,该镇组织了二十多台套机械,全面收割紫花苜蓿4.9万亩,在保证农户自用养殖草的基础上,出售商品草约九千吨,将为群众增加收入1600余万元。
风吹紫花开,召唤幸福来,近年来环县大力发展草羊产业,连片化种植苜蓿,收割机、翻晒机、打捆机等各种机械都能够进入田间地头,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精准化作业,助推了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饲草科学配方,羊肉品质优
环县羊肉味最美,不再是一条引人注目的宣传标语,而是每一位来环县饱尝了鲜嫩羊肉的游客最中肯的评价。
走进曲子镇楼房子村,范家湾组村民袁海军家的苜蓿地里,一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进行收割,不到半小时小时,近10亩的紫花苜蓿地就从缀满紫花的“绿绒毯”变成了巷道分明的“条纹毯”。曲子镇楼房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居学告诉记者,开花前的苜蓿蛋白质含量高,是养羊最优质的饲草料,通过搭配其他饲草,科学配方后,能够保证羊只营养均衡,羊肉优质优品。
近年来,紫花苜蓿凭借高产量和优良草质深受种植户青睐,环县当地紫花苜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了解,目前全县紫花苜蓿留存面积已经达到100万亩,每年可以收割2-3茬。预计第一茬苜蓿青干草产量将达到2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