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变迁(上)—— “三大工程”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2018-06-19 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文军 白伟伟 编辑:电视台信息员 点击:317
我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十年九旱,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全年蒸发量接近2000毫米。如何保障农村人居饮水安全?是全县必须要破解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县上通过实施扬黄集中供水、人饮集雨场窖、小电井和苦咸水淡化“三大工程“,初步形成了以场窖、小电井为基本保障,机井、蓄水池为应急保障、扬黄供水工程为提升保障的人饮保障体系,农村饮水状况得到极大改善,7.76万户32.83万人告别了“吃水难”。
梁万会说的这条沟,指的是环江的上游,山城乡八里铺段。这里自然条件差,在多年之前,这条河就是当地牲畜饮水的主要来源。和梁万会一样,当地群众多年前的饮水主要靠在外拉水和收集雨水维持,碰上干旱年份,人畜饮水就成了难题。
在十年前,包括山城乡在内的县北13个乡镇,农户到十几二十公里外取水,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到50公里以外取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一个村子里的人,因为取水这个“共同的目标”,常常结伴而行,毛驴车、三轮车会因此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逢干旱年份,省、市、县都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为饮水最困难的地方送水。几十辆车缓缓行驶在路上,既壮观也让人心酸。
因为缺水,许多农户一两个月不洗衣服,洗脸也只能一家人共用一两碗水。因为洗了脸的水还要喂猪,所以很多家庭所有的人洗脸都不用香皂。因为缺水,牲畜都习惯了“定量饮水”,倒在水槽里的水喝完以后,不管喝足没有,都会自觉地离开,很少会“苦苦地等待”。
2004年秋季到2005年春季,我县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县北13个乡镇连续8个月没有一次有效降水,人畜饮水发生严重危机。这一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解决环县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作了重要批示,面对特大的旱灾,县委、县政府立足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在全力做好抗旱减灾的同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实施扬黄二期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集中供水工程、集雨场窖配套建设四项工程,投资9800万元启动了环县北部人畜饮水建设工程,解决了县北13个乡镇2.3万户11.5万人饮水困难。
进入2007年,县上又将解决县中南部山塬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提上了日程。止2008年底,全县共投资1.5亿元,建成集流场4.2万处、水泥窖4.4万眼、集中供水工程4处、机井淡化工程12处,解决了全县21个乡镇、246个村、4.4万户、22.73万人的饮水困难。
2009年4月17日,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在洪德镇许旗村张南湾开工奠基,该工程解决了我县县城和北部10个乡镇18.9万人、31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2011年,总投资1.81亿元的环县苦咸水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批复实施,解决了我县西南部11个乡镇126个行政村16.45万人和35.69万头大小牲畜在极度干旱年份下的饮水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