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专区 >> 疫病防控 >> 正文
默认
打印文档

羊肠毒血症防控措施

2019-12-02 16:0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辑:系统管理员 点击:134

1)临床症状

羊肠毒血症突然发生,很少见到症状,往往在出现症状后很快死亡。病状分两类型:

以抽搐为特征:在倒毙后,四肢出现强烈的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随后头颈显著抽缩,往往24小时内死亡。

以昏迷和静静地死亡为特征:病程不太急,早期步态不稳,后卧倒,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以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发生腹泻,通常在34小时内安静死去。

体温一般不高,血、尿常规检查常有(葡萄)糖升高现象。羊肠毒血症死后34小时,出现肾脏软化,肾表面充血,实质软化如泥样,稍加挤压,即碎烂。肠道(尤其小肠)粘膜充血出血,严重者整个肠壁呈血红色或有溃疡。体腔积液,易凝固。心内外膜、腹膜、隔膜有出血点。肺脏出血、水肿。胸腺常发生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2)诊断

①现场诊断 依据本病的发生情况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②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细菌学检查  肠道内发现大量魏氏梭菌。

b.毒素检查  小肠内检出毒素。

c.中和试验  通过动物实验以确定毒型。

③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炭疽、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相鉴别。

3)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的抗病能力。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吃过量结籽饲草,精、粗、青料搭配合理。在常发地区,应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