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羊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为了达到有效治疗羊病的效果,必须根据羊病的特点和疾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并根据每种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法,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
1.对因治疗原则
羊的任何疾病都有致病原因,因此,治疗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肺丝虫病引起羊咳嗽,应先选择驱虫药进行驱虫治疗,然后对重症者可辅助抗菌消炎。
2.主动治疗原则
主要是早期预防、早期治疗,首先应用特效药并坚持疗程,才能及时发挥治疗作用,防止病情蔓延,阻断病程的发展,迅速而有效的消灭疾病。如羊群中感染传染性脓疱或羊痘后,首先要及时隔离或淘汰病羊,严格隔离消毒,紧急接种疫苗,并加强饲养管理,这是控制传染性脓疱或羊痘最实用而又有效的措施。
3.综合治疗的原则
综合治疗就是根据具体病例,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如对羔羊痢疾的治疗,在对羔羊进行抗菌消炎和对症治疗的同时,必须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并对产房进行消毒。而在此之前,每年要对母羊注射三联四防羔羊痢疾疫苗,并在产前2~3周再加强一次,母羊产羔前要对产房彻底消毒,并注意接产卫生、脐带消毒,辅助羔羊吃上初乳。
4.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原则
羊疾病发生过程中,局部病变与全身的生理代谢状态有关系,并会影响到其他部位,甚至全身。因此,治疗时应采取局部治疗方法与全身治疗法相结合的原则。
(二)常用给药方法
1.混饲给药
将药物均匀混入饲料中,让羊吃料时能同时吃进药物。此法简便易行,适用于长期投药,不溶于水的药物用此法更为恰当。应用此法时要注意药物与饲料的混合必须均匀,并应准确掌握饲料中药物所占的比例; 有些药适口性差, 混饲给药时要少添多喂。
2.混水给药
将药物溶解于水中,让羊只自由饮用。有些疫苗也可用此法投服。对因病不能吃食但还能饮水的羊,此法尤其适用。采用此法须注意根据羊可能饮水的量,来计算药量与药液浓度。在给药前,一般应停止饮水半天,以保证每只羊都能饮到一定量的水。所用药物应易溶于水。有些药物在水中时间长了破坏变质, 此时应限时饮用药液,以防止药物失效。
3.口服法
(1)液体药物。 当给羊灌服稀药液时,可将药液倒入细口长颈的玻璃瓶、塑料瓶或一般的酒瓶中,抬高羊的嘴巴,给药者右手拿药瓶,左手用食、中二指自羊右口角伸入口内,轻轻压迫舌头,羊口即张开。 然后,右手将药瓶口从左口角伸入羊口中,并将左手抽出,待瓶口伸到舌头中段,即抬高瓶底,将药液灌入。
(2)片剂药。 专用于给羊服用舔剂。舔剂不流动,在口腔中不会向咽部滑动,因而不致发生误咽。给药时,用竹制或木制的药板。药板长约3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3毫米,表面须光滑没有棱角。给药者站在羊的右侧,左手将开口器放入羊口中,右手持药板,用药板前部刮取药物,从右口角伸入口内到达舌根部,将药板翻转,轻轻按压,并向后抽出,把药抹在舌根部,待羊下咽后,再抹第二次,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药给完。
4.灌肠法
灌肠法是将药物配成液体,直接灌入直肠内。羊可用小橡皮管灌。 先将直肠内的粪便清除,然后在橡皮管前端涂上凡士林、插入直肠内,把连接橡皮管的盛药容器提高到羊的背部以上。灌肠完毕后,拨出橡皮管,用手压住肛门或拍打尾根部,灌肠的温度,应与体温一致。
5.注射法
(1)皮下注射。 把药液注射到羊的皮肤和肌肉之间。羊的注射部位是在颈部或股内侧皮肤松软处。注射时,先把注射部位的毛剪净,涂上碘酒,用左手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斜向刺入皮肤, 如针头能左右自由活动,即可注人药液,注毕拔出针头, 在注射点上涂擦碘酒。凡易于溶解又无刺激性的药物及疫苗等均可进行皮下注射。
(2)肌内注射。 将灭菌药液注入肌肉比较多的部位。羊的注射部位是在颈部。注射方法基本上与皮下注射相同,不同之处是,注射时以左手拇、食指成“八”字形压住所要注射部位的肌肉,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向肌肉组织内垂直刺入,即可注药。一般刺激性小、吸收缓慢的药液,如青霉素等,均可采用肌内注射。
(3)静脉注射。 将灭菌的药液直接注射到静脉内,使药液随血流很快分布到全身,迅速发生药效。羊的注射部位是颈静脉。注射方法是将注射部位的毛剪净,涂上碘酒,先用左手按压静脉靠近心脏的一端, 使其怒张,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向上刺入静脉内,如有血液回流,则表示已插入静脉内,然后用右手推动活塞,将药液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左手按住刺入孔,右手拔针,在注射处涂擦碘酒即可,如药液量大,也可使用静脉输入器,其注射分两步进行:先将针头刺入静脉,再接上静脉输液器。凡输液体(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以及药物刺激性大,不宜皮下或肌肉注射的药物{如九一四、氯化钙等},多采用静脉注射。
(4)气管注射。 将药液直接注入气管内。注射时,多取侧卧保定,且头高臀低;将针头穿过气管软骨环之间,垂直刺入,摇动针头,若感觉针头确已进入气管,接上注射器,抽动活塞,见有气泡, 即可将药液缓缓注入。如欲使药液流入两侧肺中,则应注射两次,第二次注射时,须将羊翻转,卧于另一侧。本法适用于治疗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疾病,也常用于肺部驱虫(如羊肺线虫病)。
(5)瘤胃穿刺。 当羊发生瘤胃臌气时,可采用此法。穿刺部位是在左肷窝中央臌气最高的部位。其方法是局部剪毛,用碘酒涂擦消毒,将皮肤稍向上移,然后将套管针或普通针头垂直地或朝右侧肘头方向刺入皮肤及瘤胃壁,放出气体后,可从套管针孔注入止酵防腐药。拔出套管针后,穿刺孔用碘酒涂擦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