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环县西沟村村民苏理楠将家里的100多只羔羊出售了,毛收入近10万元。收钱的那一瞬,她很激动:“不仅仅是一次收入了这么多钱,更重要的是有一部分杂交羔羊生长快,出栏早。”
苏理楠说的“杂交羔羊”,指的是她家通过人工授精,用南丘羊或无角陶赛特羊作父本,用湖羊作母本杂交的“南湖羊”和“陶湖羊”。苏理楠细算了一笔账,同时出生的羔羊,同样的草料和饲喂方法,同样喂养4个月,杂交羔羊要比纯种湖羊羔羊重20斤左右,这样就能多卖200多元。“杂交羔羊不仅体型壮实,长得快,还不易患病。”苏理楠通过几个月的饲喂对比:“还是杂交羔羊好。”
在西沟村,像苏理楠这样通过杂交羔羊获得高收入的农户还有300多户。把羊只杂交技术普惠到农户,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是近年来环县在羊业良种科技方面的重要进展,环县政府畜牧部门和庆环公司一起,通过几年时间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三级二元繁育模式”,这种模式能让湖羊母羊,利用肉用良种的产肉基因,所生羔羊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养殖户养殖湖羊不仅产羔多,还能产肉多,养殖效益好,这种“环县模式”正在向全省各地推广。中国农科院的科学家正在还在开展大量新品种培育工作,最终还要培育一批产羔多、长肉快、肉质好、的 “中环肉羊”新品种,让养殖户在养殖中投入少、收益多。
这种看似超级理想化的优质肉羊,环县付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8年,环县引进了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羊科学试验。“我们将肉质优良的南丘羊作父本,用多羔基因的湖羊做母本,产出了一批‘南湖羔羊’,用肌肉丰满、胴体品质好的无角陶赛特羊做父本,用湖羊做母本,产出了一批‘陶湖羔羊’,再用‘无角陶赛特’和‘南湖’实施二次杂交,产出三元杂交‘陶南湖羊’。”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国智介绍:“这种办法产出的三元羔羊,不仅具有南丘羊肉质好的基因,也具有陶赛特羊胴体优良的基因,还有湖羊产羔多的基因,将三种优质基因集合到一个羔羊身上,四个半月就能达到100斤出栏体重,老百姓能获得更多的效益。”
“在近三年的试验中,我们在环县的20个乡镇,为养殖合作社和农户上门服务,为1.3万多只湖羊人工授精,培育了2.6万余只‘南湖羊’‘陶湖羊’‘萨湖羊’等杂交羔羊。”李国智介绍说:“这些合作社和农户的杂交羔羊部分已经出栏,断奶羔羊出售时每只多卖200元,农户已经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建设“中国羊谷”绝非杂交培育这么简单。为了提升育种质量,环县专门建设了肉羊种质创新中心,下设基因组育种实验室、胚胎移植与基因编辑实验室、高效繁育实验室、精准营养实验室、智慧健康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通过科技手段,培育优质肉羊。李国智举例介绍说,有些羊具有优质的多肉基因,我们就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把多肉基因编辑到需要该基因的肉羊体内,这样生产出来的羔羊拥有了新基因带来的生产性能;我们正在通过基因编辑,把湖羊的多羔基因,编辑到没有该基因的羊身上,让该品种羊也能产多羔。精准营养实验室引进了德国近红外营养分析设备,对所有原料进行营养分析,这样可以把蛋白质含量高,和蛋白质含量低的原料,测定后设计成营养平衡配方,生产全日粮,各种羊只营养既不过剩,也不缺乏营养元素,羊只生产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为了提升繁育效率,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采取“一只配一万、一天配一千、一变三十六、一扫三二一”等先进技术,选用优质种公羊生产冻精,一只种公羊一年生产的冻精,可以满足一万只母羊配种受胎;优质母羊采用胚胎移植技术,采用湖羊母羊“代孕”,可以把让一只母羊再一年内生产出36只优良羔羊。采用先进的同期发情技术,可以让一千只母羊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同时产羔,同时断奶,同时育肥,同时出栏,同时加工,这是肉羊产业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对于怀孕后的母羊通过B超技术,实施孕检,根据怀孕羔羊数量,对怀孕母羊进行精准分群饲喂,达到优料优产的目的。
科技育种,实验室里的工作如何让农户受益,这是建设中国羊谷、推广科技养羊的最根本目的。“将培育的三元‘陶南湖羊’进行至少四世代横交,形成稳定的优质肉羊基因,并培育这种优质肉羊核心种群,让农户养殖最优质的肉羊,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实现产业增值。”李国智说:“这至少还需要四五年的时间进行科学培育。”
提起今后的目标,李国智信心十足。“下一步,我们将在乡镇建立肉羊繁育服务站,向农户和合作社提供精准技术服务,对大型规模化合作社,直接上门腹腔镜人工授精服务,对于一些偏远的农户,还可以通过投放优质种公羊进行本交。”李国智说:“通过优质的肉羊基因技术服务,提升合作社和农户的良种覆盖率,提升农户的养殖效益,助力羊产业乡村振兴。”